五年级语文上册二十一课《古诗词三首》课文笔记,预习的好帮手
作者: 采集侠
更新时间: 2021年11月24日 20:59:38
游览量: 123
简述:
五年级语文上册二十一课《古诗词三首》课文笔记,预习的好帮手,古诗词三首,枫桥夜泊,诗人,近体诗,律诗

作者简介
王维(701—761),字摩诘。唐朝诗人、画家。主要作品是山水诗。苏轼赞他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
创作背景
这是一首五言律诗,作于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。他在那里建造了别墅,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。
助读资讯
近体诗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时间分界为唐代,唐以后的诗称为近体诗。近体诗包括律诗、绝句等,在字数上有五言、七言两种。近体诗的句数、字数、平仄、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。
课文主题
这首诗通过写山中的景物,写出了山中的自然美、人美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希望远离尘俗,继续归隐的愿望。

作者简介
张继生卒年不详,唐代诗人。他的诗多登临纪行之作,不事雕琢。有诗集《张祠部诗集》流传后世,其中以《枫桥夜泊》一首最著名。
创作背景
天宝十四年(755年)爆发了安史之乱,天宝十五年(756年),唐玄宗仓皇奔蜀。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,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、浙江一带避乱,其中也包括张继。一个秋天的夜晚,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。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,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,于是诗人写下了《枫桥夜泊》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。
课文主题
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,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,看到深秋江边的夜景,触景生情。诗歌通过对江边景物的描写,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与忧愁的情怀。

作者简介
纳兰性德(1655—1685),清代词人。本名成德,字容若。文学成就以词为最,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,时人誉为“清代第一词人”,词集名为《纳兰词》。
创作背景
康熙二十一年(1682年)二月十五日,康熙帝因云南平定,出关东巡,祭告奉天祖陵。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、福陵、昭陵告祭,二十三日出山海关。塞上风雪凄迷,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家人的思念,于是写下了这首词。
课文主题
这首词描写了将士们在边塞军旅途中,因风雪声大而辗转反侧,不能入眠,思乡之情油然而生。全词于写景叙事之中,体现了浓烈的羁旅怀乡之情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