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州味道|湖州何以称为“宋词之州”?
作者: 采集侠
更新时间: 2022年10月02日 22:45:58
游览量: 152
简述:
原创 湖州发布 湖州发布全文10256字,阅读约42分钟 《湖州味道》特邀作者:潘明福 刘正武 投稿邮箱:963458800@qq.com
原创 湖州发布 湖州发布
全文10256字,阅读约42分钟
《湖州味道》特邀作者:潘明福 刘正武
投稿邮箱:963458800@qq.com
9月29日,“湖州社科之家”授牌仪式暨“宋词之州诗词赏析与吟唱”活动在吴兴区八里店镇潞村三联书店举行,来自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的潘明福教授现场讲解了诗词“吟”“诵”“唱”。本期《湖州味道》为您推送9月15日《宋韵湖州第四讲:宋词之州》(点我“穿越”>>)的对话,与您一同探寻湖州与宋词的不解之缘。
潞村三联书店正门
刘正武
湖州为什么可以被称作“宋词之州”?有三个主要原因:第一,湖州是中国词的一个重要发源地,虽然不是唯一发源地,但其重要性毋庸置疑。
宋词缘起于唐,今天我们看到文献上最早的词是李白的《菩萨蛮》(平林漠漠烟如织)。明清就有很多人对这首词的作者是李白表示质疑,李白汪洋恣肆、清新飘逸的风格,跟这首词所展示的凄凄惨惨的格调不一样。与李白同时代的人有写过类似的词吗?没有。比李白稍微晚一辈的人有没有呢?也没有。就是到中唐,李白去世之后的“大历十才子”出现,随后的“小李杜”(李商隐、杜牧),都没有看到他们写过类似于《菩萨蛮》的词,也没有应和之作。大家知道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所看到的文献都是传抄的,而这个传抄者可能有意或无意的捏造了一首词是李白写的,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。
《拟张志和》当代 陆俨少
这个问题不是我们今天考虑的核心,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张志和在湖州写了一首词——《渔歌子》(西塞山边白鹭飞)。大历七年(772)九月,颜真卿出任湖州刺史。颜真卿乐于交接地方文人,把酒言欢,相与酬宾。缘此,张志和一叶扁舟,翩然而来。并留下了词史上的划时代作品《渔歌子》。这首被誉为最早的文人词之一,应和之作经久不息,极大地推动了词这种体裁的横空出世和文人圈词作创作的普遍化。仅仅四十年后,这首词就传播到日本,嵯峨天皇为之心旷神怡,仿写五首以应和。而在大唐王朝,帝王诵其词想见其人,征召而不入(实际张志和已经落水而死),也以和作《渔歌子》以彰其名迹。后来,这首让南唐后主李煜仿写,南宋高宗赵构醉心,苏轼与黄庭坚痴狂,纳兰性德模拟,后人学者莫不推崇备至,极大地推动了词的萌芽成长。
李白的《菩萨蛮》抢不了湖州的功劳,这一点无论是文学史还是地域史,都可以进行确认。前段时间王兆鹏先生在湖州做学术演讲的时候,认可张志和的《渔歌子》成为中国词的开端,这是我们确凿的第一个理由。
第二个原因,在中国词从初期到成熟期的重大转折阶段,在湖州产生了著名的词人张先。张先(990—1078)字子野,湖州人,天圣八年(1030)进士。张先生于文学世家,他视晏殊为知己,和欧阳修同年,与柳永交结,提点青年才俊苏轼,让少年王安石膜拜不已。在觥筹交错,谈笑风生中,时人乐于填词相和,竞相展示文采。张先不久就因为填词而被取绰号“张三影”,因为他的词中有“云破月来花弄影”“隔墙送过秋千影”“柳径无人,堕风絮无影”三句名言。
《十咏图》(局部) 北宋张先
张先是在中国的词史上第一个自觉地审音律的词人。所谓审音律就是说词最早创作的时候,大家对它的平仄、押韵、字数、词调、词牌,都没有规定,反正前人写了,第一句话是3个字,第二句话是5个字,我就照着他写好了,这实际上是词的自发形态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。到湖州词人张先开始,自觉地审音律,自觉地定格律,自觉地把这个词的词境扩大,尤其是他开始做慢词。宋词早期绝大多数都是小令,慢词和小令有个很大的区别,就是小令很短,慢词很长。在大篇幅写作中,词的内容、意境和意象,可以呈现出非常丰富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内容。我们看到早期的词,比如“江南好,风景旧曾谙,日出江红胜火,春来绿水绿如蓝,能不忆江南?”这么短,绝大多数的词都是这样。如果都是这样短的词的话,它难以承载很广泛的很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