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期中国文化种子教师研习营
作者: 采集侠
更新时间: 2022年08月04日 16:13:30
游览量: 87
简述:
本次文化营设置“文言文教学”“儿童诗教”“怎样把中国文化带给儿童”“经典阅读和项目式学习”“研学旅行”
![第二期中国文化种子教师研习营]()
2022年7月22-24日,亲近母语在线举办第二期中国文化种子教师研习营。
本次文化营设置“文言文教学”“儿童诗教”“怎样把中国文化带给儿童”“经典阅读和项目式学习”“研学旅行”五大板块,在林安梧、冷卫国、徐健顺、徐冬梅、敖德、朱爱朝、钱锋、白皛、徐世赟、余耀、何伟俊等专家名师的带领下,通过多元的研修形式,展开针对性学习指导。
一起来回顾这场精彩纷呈的中国文化之旅。
![第二期中国文化种子教师研习营]()
7月22日·上午
开营+文言文教学
阅读点亮未来,文化浸润心灵。“点灯人讲述”环节,云南宣威靖外明德小学的 顾培英老师和湖南长沙长郡月亮岛第三小学的 朱艳红校长,分别向大家介绍了学校的 阅读实践和节气教育探索。在他们的故事中,我们一起聆听、思考、感悟。
![第二期中国文化种子教师研习营]()
在传统文化教育这条路上,亲近母语躬身前行二十余载,从未止步。本次文化营,亲近母语创始人 徐冬梅老师带来主题演讲 《亲近母语理念下的传统文化教育》,娓娓道来亲近母语在传统文化领域的深耕与探索。
![第二期中国文化种子教师研习营]()
徐老师说到:
亲近母语的中国文化教育,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则,就是要注重儿童性、世界性和当代性。儿童性不必多说,是亲近母语做阅读以来一直坚持的儿童本位。
什么叫当代性?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传统文化道路实际上是“复古”,过去已经逝去,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已经今非昔比,我们如今是要拿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跟当代社会的文化相映照、投射,让我们的文化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第三是世界性。我们做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,既要让孩子热爱我们自己的文化,同时也要接触多元文化,培养世界性的眼光。
文言文应该如何教?两节精彩的微课为大家提供了思路与借鉴。
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、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核心成员 余耀老师选取了《文言日诵·博物》中的经典篇目 《草木·荷》,层层剖析,图文共赏,为大家带来具体示范。
![第二期中国文化种子教师研习营]()
![第二期中国文化种子教师研习营]()
特级教师、亲近母语总课题组核心成员 徐世赟老师以《文言日诵·名篇》中的 《五柳先生传》为例,从“传”这一文体的特点出发,带学生领悟陶渊明的为人、为事。
![第二期中国文化种子教师研习营]()
![第二期中国文化种子教师研习营]()
课后,余耀、徐世赟两位老师对两节微课进行了 说课和针对性点评。
![第二期中国文化种子教师研习营]()
余耀老师对徐世赟老师设计的陶渊明人物小档案颇为赞赏,学生在填写的过程中,既锻炼了从文本中梳理信息的能力,同时又可以强化对“传记”这种文体的理解。
徐世赟老师说:
对于小学生来说不用对古文有太深的领悟,就像余老师说的,通过《五柳先生传》,大致理解陶渊明他的生活是怎样的,他是怎样的人即可。最后可以出示生平简介,社会背景,从中去理解他的人生态度,也可以推荐相关书目进行拓展学习。
聆听了示范微课、说课评课之后,特级教师 徐世赟老师为大家带来微讲座 《统编教材中的文言文教学》,在方法论层面进行具体指导。
![第二期中国文化种子教师研习营]()
对于文言文的翻译,徐老师提出要“适时适地”。
一要避免逐字逐句一一对应的翻译。
二要引导学生主动借助注释阅读。
三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(生活经验、语文经验)理解文本大意。
在如何诵读、如何炼字炼句、如何补充背景知识等方面,徐老师也做了详细的介绍,干货满满。
7月22日·下午
儿童诗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