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创 Wendy 谷雨星球
大家好,我是Wendy,正在读12年级的IB学生。
昨天看到一个新闻:在各大高校都纷纷禁用AI时,IB课程却反其道而行之,首次允许学生用写论文了!
天了噜!
这不就是我的梦想一夜实现了吗?!当然,要是什么时候可以允许用ChatGPT考试就更好了…
言归正传,在AI高考都能拿下近600分时,教育确实要迎来变化,IB做了积极的回应。
负责人之一Matt Glanville所说,ChatGPT应该被IB教育者视为「一个罕见的新机会」:
当AI只需按下按钮就能写一篇文章时,那么学生理解文章好在哪儿,如何进行对比研究,如何分辨数据是否带有偏见,是否体现出思考力和创造力,将比写文章重要得多。那么IB设置的评估任务需要反映这一点。
可惜的是,市面上聊起IB,却总离不开大考分数和升学结果。
我快要毕业了,回想起来,除了一纸offer外,每天打交道的课堂,比分数更好地诠释、定义和构成了我们。
就连我这么一个并不那么爱学习的体制内转轨生,都被一门IB课程改变了人生方向。
IB中文课学到头秃
在上IB之前,我对它有着许多的幻想,说实话,三年下来很多幻想都破灭了(感兴趣的我之后可以写)。
唯独一门课,超出了我的预期。
想不到吧?这门IB课不是最负盛名的知识论、CAS,也不是艺术,更不是数学,而是很多人误以为出国留学就不用再学的中文课。
可以说,IB中文课为我点燃了曾在体制内几乎被浇灭的对文学和思考的兴趣。
这也难怪,IB中文也被称作全世界最好的母语课程之一。
IB是贯穿幼儿园到职业教育的全课程,通常说的IB代指IBDP课程,高中最后两年的课程。
IBDP原本是为外交官子女开设的,在强调国际化的同时,也非常注重母国文化,于是在六大学科里开设了两门必选的语言学科——母语学科(language A)和外语学科(language B)学科。
■IB课程请看也就是说,IBDP必须选修母国语言,对我们来说就是中文A。
IB中文A又分为「文学」和「语言与文学」,开设HL(High Level)和SL(Standard Level),共有四种选择,每位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。
「文学」和「语言与文学」又有什么区别呢?
据我自己观察,文学课程更注重纯文学的阅读和赏析,而语言与文学课程所学习的文本不限于纯文学,在课程中也讨论新闻、广告、博客、摄影作品、漫画等等。
具体来说,我身边学习「文学」HL小伙伴不仅读文学作品,例如卡夫卡、萧红;也会诗歌作品,从诗经到中国现代诗人们的作品不一而足,也包括古诗文,对纯文学的理解非常深刻。
而我选的「语言和文学」HL,课程就更像中文系和传媒学科的结合——
我们探索文学作品中传递的价值观,也讨论非文学文本的特征。
如时评作者的文化背景如何影响他做出对于热点事件的判断;摄影作品的视角如何反映创作者的立场;漫画的交流目的多大程度上影响它的视觉风格等。
所以要选择文学和语言与文学研究,可以看对纯文学感兴趣还是对媒介更感兴趣。
■教学大纲节选
要有思考,必须先进行大量的输入,我们还要求读大量的书籍。
有趣的是,每个老师开出的书单可能不一样。
IBO只指明了作家而非具体作品,有母语也有翻译作品,读的也不是节选,都是厚厚的原本。
与传统语文课的不同
我小学和初中读的体制内学校,在我看来,语文课堂就是无谓的课文朗诵、无趣的阅读理解和无聊的古文抄写……
每次语文课堂被老师点起来回答问题,我都特别紧张。
要不代表“上课走神被老师发现”或是“老师觉得你能给出完美答案”。
我还记得第一次在IB中文课堂上被老师点到名字,我战战兢兢地站起来时候,却被老师示意坐下:「我又不是要你罚站,你为什么要站起来?」